坦率来说,其实想看《血战钢锯岭》很久了,但是一直错过。现在这片终于国内上映了,什么真人真事的改编,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血战钢锯岭》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不想说什么信仰,也不想谈什么真人真事,这样的“故事”你们也看了不少。我只是比较感概,同样是拍“手撕鬼子”的故事,别人怎么就能够讲出这样棒故事?虽然老派,但是看完之后,真的会让人觉得好看啊。
导演梅尔吉布森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提到他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喜欢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
在CG特效泛滥的今天,导演梅尔吉布森选择了克制,好吧,他过去也很少用,我就是喜欢他这种写实的风格。《血战钢锯岭》制作预算是5000万美元,其实对于现在的好莱坞来说,费用一般,但是梅尔吉布森并没有因为价格而对电影制作减量,而是用最传统的方式还原了战争的真实,影片的后一小时几乎全部是战争场面,虽然场景不过几个阵地,但是却把战场的残酷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几乎让人觉得是在看恐怖片。
说到这里,不如看看梅尔吉布森在《血战钢锯岭》的拍摄现场:
[flash]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d0354f9uxi5&auto=0[/flash]
关于怎么拍摄出来的,其实这个视频就能看的很清楚。故事的发展走向,你根据真人真实的案例,也能看出来,所以我们今天是看看,在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剪辑上,导演和剪辑师是怎么把握这个故事的,怎么掌控故事的结构,安排叙事等等。
剪辑师GILBERT很厉害,过去做过《指环王1》《仙境之桥》《谍影特工》,所以这篇访谈也很有料!
先讲讲这个电影的工作计划?
GILBERT:我们在2015年九月开拍,一直做到了圣诞节。之后大概花了一个星期整理素材,再之后我和导演梅尔吉布森一起工作了十周。我最初觉得十周的时间恐怕不够,电影里有一半左右是战斗场面,有很多快镜头,我要做非常多的选择。因为导演拍摄期间一直在现场,所以我们在一些序列上做了很细致的工作,比如看看提速的镜头,或是一帧一帧地整理,神奇的是在第八周左右之后,电影已经非常成型了。导演对我的绝大多数工作还算满意,我们在关键场景中讨论了很久,其中我的想法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关键场景中总会有一些表演上的小改动,时间也很紧,我们在费了不少心思。
就这样,我们在三月末左右完成了制作,首映后反响很不错,之后我们回到了澳大利亚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微调,以及把电影做紧凑些,视觉特效花了不少时间,挺晚才弄成。再之后我们八九月份在索尼完成混片,花了一年时间吧。
不同的人看样片的方式都很不一样,你是怎么看样片的呢?
GILBERT:现在一天下来,大概能得到3~4个小时的素材,我没精力和耐心从头看到尾。拍摄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一天能拿到9个小时的素材。我一般用文本视图去看这些素材——尽管这听起来很老套。我的助理会把它们分好,我会让他们把每一个场景都按照时间顺序分卷。这样我能一眼扫过去很快地把它们看完,然后,我手里也会有一个分镜头剧本的注解,标明每一个镜头是中景或是特写镜头什么的。
我的助理会帮我把材料分成一个个场景,我先不去想着从哪儿开始什么的,只是为了看看有哪些备用镜头可以用。我喜欢在脑海里设想这个场景的形状,想想我应该在哪里用广角镜头,在哪里用特写,如何最好地利用我手头可以用的镜头。我喜欢试图去找到一个场景中我认为是关键时刻的地方,并且记录下表演中我认为出彩的地方。我会选出我将会用到的素材,并将它们排序好,我会以故事的顺序去做它,而这会成为我第一版剪辑的成果。
如果编剧和导演关系不错,那会很有帮助,这样就可以让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知道拍摄中有哪些瞬间令他们喜欢。然后我就会一点点把它们拼成我所设想的那个样子,当它们放到一起时就成形了。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些其他的想法清晰起来,之后我就会试着寻找一些能让现有的东西,变得更好的表演或者动作戏,反而在故事结构上,花功夫会相对少一些。
电影拍摄并不是按顺序拍的,所以你必须先修整一个个单独的场景,那么你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把一个个场景拼成小段落?
GILBERT:越早越好。只要我手头有两个连续的场景,我就会把它们拼起来。如今的一部电影,大概能有200个左右的场景,如何使一个场景能自然地推入下一个场景,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必须趁早。
大概在拍摄完成一半左右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把手头所有的东西拼到一起,并且看一下这六十多分钟的作品。我会在场景还没放进来的地方,放两秒钟的空白,能看到整个电影的走向是很启发人的,这样可以看到在故事走向中,角色的演进是如何塑造的,以及能很好地看到整个电影的形状,并且能和导演做出一些关于工作上的反馈。
讲讲如何调整演员们表演的?
GILBERT:我觉得这事儿还是得凭直觉,我一直都在留意能让我感到真实而不做作、并能很好地融入场景中的一段表演,我会去观察角色之间彼此的反应,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很值得摸索,把握好眼神交流的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找到这些瞬间并且在剪辑中突出它们,另外也要考虑剧情的需要——这也是戏剧化的一部分。
一个优秀的故事,会随着故事的走向越来越给角色带来压力,使得角色逐渐显露他们的特质。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给角色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像《血战钢锯岭中》的安德鲁•加菲尔德。试想一下这个家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时参军了,因为他知道他所爱的国家有难,但他却又不希望开枪杀人,他就这么参了军。但是发枪的时候,他却说“不,我可不想碰一把枪”,所有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面对同伴压力,绝大多数人都会退缩,他几乎被队伍里所有的人排斥,他几乎被打垮了。这时候来说,他回家反而变得很容易。当然,当情况变糟后,伟大就出现了,当其他人撤退时,他却留在那儿,试着把这些曾经在训练中嘲笑他的人拖回去,他救了他们的命,这很令人感动。
你是怎么开始弄出一个场景的呢?
GILBERT:我第一次看素材的时候,我会提取出我认为是关键时刻,或者其他我觉得应当在场景中出现的东西,大概就是一直筛选吧,然后我会把这些东西按照故事的顺序整理好。我只要有了这些关键时刻,我就可以按着这些一路排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构建好整个场景。我一开始会试着把故事讲好,当然这一般都是直来直去的。之后,我会去看看台词,然后想想,我是不是能加些东西进去,从而这个场景就能更加丰富了。
我一般会先在一个场景拍摄完第二天处理它,然后放到一边,过一两天再回过头看。这样我可以更客观地看到它是怎么样的。
你也会做待选卷什么的么?
GILBERT:是的,我喜欢先找到可以用来开始工作的东西,但这个选择,只是给这个场景添砖加瓦的基础,后面还是得另找地方开始。当我手上的东西够多的时候,我就从这些关键时刻开始搭建,而我时常感到需要回到这些基础上来,看看这些时刻之前或者之后发生了什么,这样这个场景它自己就有生命力了。
在一些表演比较复杂的场景中,我常常会把尽可能多的可用的拍摄,按台词顺序排好。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场景,我有时会让我的助理把序列建立好,我会把原始的待选卷留着,这样即使是以后,我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回来检查一下我的选择,这也同样可以给导演看。我觉得能看看一些连续的台词是很有用的,可以让选项更明晰。
你提到了你的剪辑是根据带动情节的因素,甚至是演员之间的眼神。那么是哪个因素决定了某一个场景的节奏呢?
GILBERT:我喜欢把节奏控制地很“强势”,我不希望观众坐下之后,一直猜剧情走向,我希望走在观众前面,带领着观众,对我来说这是决定节奏的首要因素。
所以必须选出能驾驭地非常好的时刻,而这些时刻并不多——所以需要仔细。节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你不能一直快或者一直慢下去。这会让事情变得很无聊,需要弄明白哪里快哪里慢,我会试着在展现的部分快些,在煽情的部分慢些。
在煽情的部分,确实很希望带动观众,在《血战钢锯岭》中的这些时候观众会落泪,或是与电影产生共鸣。有这么一个地方,加菲尔德从悬崖上走下来,面对着他救下的那帮家伙,他穿过一群家伙,脑袋有点被炮击震的晕乎,他们看着他想“天啊!这家伙干了什么?”我手头只有两段拍摄素材,但我一直觉得这不够长,所以我让镜头向下了一会儿,这时我做了个跳剪,这样我就可以用这两份素材,一起来做一个长了一半的段落。在电影中仔细看,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他走过的时候出现了两次,但是我认为时长太重要了。导演也很满意这个段落。
既然提到了导演,梅尔•吉布森,那么你们之间是如何建立这种信任的呢?
GILBERT:的确,所有的工作需要来自导演的信任。这在最初的合作中,确实挺需要费点功夫,但信任并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会和我的想法一致。导演他之前和很多优秀的剪辑师工作过,他也可能有段时间对我并不满意,不过我觉得我还是赢得了他的信任,他也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我之前并没有和梅尔共事过,作为一个剪辑师推销自己并不容易,因为之前的工作,对于接下来的项目并没有什么意义,很多人说不清,剪辑师和导演在一个项目里面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记得梅尔说到过,他之前碰到过他认为糟糕的剪辑师,以至于最终不得不换人。然后我就和导演讨论了,如果事情不顺利之后该怎么样,这更多地像是社交性的闲谈,所以事情也很顺利。
音效对你来说有多重要呢?
GILBERT:音效很重要,我做了一个临时的音乐轨,我的助理卡莉•图纳加上了音效。我很喜欢临时轨,因为这样我能知道我需要什么,而且这样我可以知道情绪和剧情的转折点在哪儿。事实上,很难让音乐剪辑师一眼就能把我花了那么久的事情看清楚,他们有的时候也会错过一些东西,因为他们倾向于一些在音乐上正确的东西,而我更希望做一些戏剧性上正确的事情。
在一个战斗场景中,音效的设计占了很大一部分。剪辑师必须要在音轨填完之后,才能正确地把握节奏。这部电影有三个主要的战斗场景,第一个场景大概有十一分钟,我很早就确定了这个,因为这里面只有音效而没有音乐,做音效的那家伙挺吃惊的,因为他们很少见到这种方法。他们说“这种场景一般都是带音乐的吧。”但我希望极其紧张的第一场战斗是由音效带动的。
第二场战斗我希望逐步提升紧张情绪,所以我希望把音乐往后放一些,这段大概有六分钟,而在这一场战斗中我们的人有点扛不住了,加了些很有戏剧性的音乐,而这样效果很棒,音乐使得电影有了情绪波动。我希望弄出一场观众无法回避的大屠杀,它完全是残害,但这残害必须也得有一个结构,这样你才能知道你的处境以及事情怎么发展。
这之后就是第三场战斗,它更有点像个芭蕾舞剧一样,它和之前不太一样,更短,但它大多是时候是在48~96帧播放的。
你的临时轨都有些什么?你有没有找到你最喜欢的作曲者?有没有和这个电影的作曲者谈谈什么的?
GILBET:罗伯特•格雷格森•威廉姆斯在这个电影中干得很棒,我对他没什么意见,因为我的确不了解他的工作。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用了很多布莱恩•泰勒的东西,来自洛杉矶之战。电影的开头更多的是传统的弦乐……它更多的是一些情感关系,或者是一些浪漫的东西,我做的小样在浪漫那一套上面有些俗气,好在我能试着让罗伯特离它远一点儿。
你在设计画面时,会不会用在Avid里面添加标记,或者是做一些笔记什么的呢?
GILBERT: 这是个好主意,不过我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这么做,我只是把我选出来的素材整理好,我会从里面拿出各种各样我觉得重要的东西。我会把它们按照故事的顺序排好,这样我就可以掌握好整个东西了。
你有试着用过脚本集成(Script Integration)么?
GILBERT:这是个好想法,不过我也从来没用过。如果我是在做一个电视节目,靠对话带动节奏,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这将是非常必要的,但这样会带来非常多的管理工作,我倾向于让我的助理很快地把东西准备好,所以我不希望让他们在这上面花掉所有的时间。
(本文转载于影视工业网,文章地址:http://www.provideocoaliion.com,翻译:PAN Junwen)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