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基本结构: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
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二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利益关系。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的概念: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的概念: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第一,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它可以影响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