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结

  • 阅度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命题人常常使用一些相对稳定的命题方式或命题方法出题,主要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弄错事实、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颠倒顺序、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等。例如:选项D中的“共生”就是对革命文化和革实践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曲解,由原文第二段可知,革命文化源于革命实践,两者之间不是共生的关系。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前提是善于区分和辨别信息,能够通过比较分清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等。信息的整合往往需要借助增、删、调、换等策略进行信息重组。在信息重组的过程中,命题者往往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错误点在空间概念上范围不清,在时间概念上已然、未然相混淆,在相关概念上张冠李戴,在逻辑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之间偷换,在因果关系上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目时,为了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应当按照“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在寻找选项的出处时,用横线、波浪线等将原文中相关的语句标注出来。例如,C项中的“艺术让人成为自由的人”这一观点,对应的是原文第五段的首句,应该标注出来,然后寻找“现实生活”和“艺术活动”等关键词,最后分析选项所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经过分析,文段中并没有将现实生活和艺术活动进行对比的内容,而是将人们在现实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感受进行对比。
      • 命题者在设置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3题时,一般会站在全文的高度,对全文进行审视,着重关注一些结论性的语句、反映全文逻辑关系的语句,进而来设置试题的选项。主要考查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特别要注意文章中某些结论的条件和因素等限制性内容。例如,A项注重对因果关系的考查,C项突出对假设关系的考查。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选择题
        • ①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等核心词语标注出来。主要是标注小说的思路、主题、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
        • ②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的内容。回归原文后,看选项是否改变原文的意思,所标信息要点是否有依据。
        • ③对比排除,确定答案。先将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其他内容,最后确定答案。
      • 主观题
        • 环境描写
          •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 小说结尾
          • 题干已经指明了范围是小说结尾,要求是探究其意蕴。意蕴探究题要从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情感主题、思想主旨、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 常见的小说结尾类型及其作用:①欧·亨利式结尾。使情节陡转,出人意料,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与前面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丰富人物形象。②悲剧式结尾。深化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使情节合乎故事发展逻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大团圆式结尾。引发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合乎故事发展逻辑,丰富人物形象;表达小说的主题;突显人性的美好,符合大众的审美。④留白式结尾。增加神秘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有限视角,给人以真实感:丰富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⑤写景式结尾。营造意境,感染读者;烘托人物形象;含蓄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把握文本中重要概念特别是陌生概念的含义,要注重两个方面。①筛选出文本中涉及概念的解说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出现在文本的不同段落。比如【押题】中对“手机越界索权”的解说,材料一第一段中用小括号来诠释App越界索权的内容,即“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又如材料一第二段从“规范”的角度解说“越界索权”的具体表现。②分析理解概念体现的本质特点,比如“App越界索权”,材料一涉及的内容都是其具体表现,“越界索权”的本质在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使用手机App的过程中被App过度索取。理解了这些内容后,在判断相对陌生的概念的本质、表现时就能进行比较明确的判定了。
    • 文言文阅读
      • 翻译句子时的关键词
        • (1)率素,质朴:救,盼咐:上一畅饮。
        • (2)光益,添光;素业,清白;杖,杖责(打棍子)
        • (1)“密”,暗自;“行事”,结合上下文可翻译的管理州事。
        • (2)关键点:“速藻”,文辞敏捷;“淹”,长久;“就”,完成。
      • 【断句】从高考命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话语标志、专有名词、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一般是命题人已经断开的地方。而命题人故意设错之处往往在句子结构方面,因此,“结构问题”是考生排查的重点:(1)主谓关系的短句,中间不可断开;(2)动宾关系的短句,中间不可断开,如“受礼”,“礼”是“受”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
      • 【概括分析】解答概括分析类试题,主要着眼于“分析”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选项:(1)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与原文相比,有无错置。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第12题B项,原文为“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选项却表述为“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销置地域,不合文意。[2)关注人物的活动、事件发展进程中的细微差异,如本文的第3题D项。(3)关注作为主语的人物(或者作为被动者的人物、作为宾语的人物)有没有被改变。如史传类文言文阅读(三)第3题B项,将文中人物“王朝晏”说成“李师道”。
      • 【概括分析】解题时要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相关信息一一比对,注意细节。此类题目常见的设错点有:人物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错位,内容遗漏,无中生有,曲解文意等。解题时要多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文言文的表述一般会省略很多信息,因此,概括分析时要注意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 语言应用题
    • 考生在解答这类语病题时,要注重对选项的区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般至少有两处语病,而每个选项至少修改了一处语病。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就可以迅速找到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
    • 应用文改错
      • 祝颂语“教祺”须顶格。
      • “聆听”改为“收听”
  • 作文
    • 我们都是追梦人
      •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我们”是人称代词,指代所有的人,“追梦人”是重点词,“追梦”指追求理想和目标,“追梦”的过程就是努力奔跑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梦”有个人的梦,也有国家民族的梦,而“追梦”的路上总是充满艰难险阻,有整初不拔者才能到达目的地。考生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站在“小我”的角度,即站在个人的角度立意,级遇融踏实地,勇干追梦,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可以站在“大我”的角度,即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立意,闲明只有努力奋斗,土能实现估达的“中国梦”;还可以把“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路奔跑,一起追梦、圆梦。主要立意角度有:(1)奔跑与追梦;(2)追梦路上,奋斗不息;(3)我的梦,中国梦;(4)我们一起追梦:(5)心怀海鸽志,争做追梦人。
      • 写好此作文,要落脚于当今时代,同时尽可能有纵向的比较,即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三通梦想,从而凸显当今的梦想。紧扣“我们”“奔跑”“追梦”三个关键词,抒写追梦路上,我们要互相勉励、奋斗不息的豪情壮志。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这道作文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直击现实。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以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